2024生殖医学高光时刻:五大突破性进展揭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生殖医学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在 2024 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通过多元举措,推动政策落地、技术革新,下面就为大家梳理 2024 年度生殖医学领域的五大突出成就。
一、早期胚胎发育研究取得新突破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等团队,在早期胚胎发育研究领域持续深耕。他们发现低水平氧化锌纳米颗粒、低浓度氧化铜纳米颗粒的暴露,会对早期胚胎发育产生毒性,并阐释了其中的分子机制,为研究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开拓了新的方向。南方医科大学团队运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成功解析了人类着床前发育阻滞胚胎的重编程障碍,确定了合子基因组激活的关键调控因子和分子机制。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等多机构联合,绘制出人类正常和非整倍体囊胚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剖析非整倍体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为提升胚胎质量筑牢了理论根基 。
二、卵母细胞与胚胎植入机制研究再创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在探究衰老、肥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机制上取得突破。通过实验,证实补充 NAD + 合成前体物质,能有效改善卵母细胞质量。山东大学等科研团队,发现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中母源 mRNA 去腺苷酸化复合物关键因子存在异常。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等团队,揭示了活跃增强子在卵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转录调控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队,阐明 TGFβ-Smad 信号通路与 DNA 甲基化协同调控小鼠胚胎植入的分子机制,为提高胚胎植入成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学术交流推动技术革新
2024 年,依照中华医学会的工作安排,生殖医学分会成功举办多场高水准学术会议。5 月,在成都举办的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三次生殖护理技术暨第三次生殖伦理与管理学术会议”,填补了生殖护理和伦理领域的学术空白。9 月,于海口召开的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五次指南共识学术会议”,为辅助生殖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指引。11 月,厦门迎来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以 “生殖医学新思维” 为主题,设置 140 余场学术报告,覆盖临床、实验室、伦理管理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生殖医学诊疗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发展。
四、科普工作为生育政策赋能
2024 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开展 3 次 “生殖健康边区行” 系列公益活动,活动覆盖贵州习水、新疆喀什、江西井冈山等地。该公益项目已覆盖 19 个革命老区,与当地医疗机构、基层党组织搭建起长效联系机制与对口志愿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基层生殖健康诊疗水平,增强群众的生殖健康认知。分会还与人民日报社健康客户端合作,开展生育健康系列科普直播,顺利完成 6 期,累计观看量超 3000 万人次。此外,2024 年分会与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联合举办多场主题科普直播,从多个维度为生育政策的落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医保覆盖助力辅助生殖普惠化
2024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引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自 2023 年 7 月 1 日北京率先实施后,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行动在全国迅速推广。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截至 2024 年 10 月 30 日,全国已有 27 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深度参与政策制定与完善,通过调研论证为政策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同时,分会强化行业自律,制定严格标准,规范诊疗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保障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有序发展,切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