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技术新突破:山东首创PIMS胚胎优选技术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持续革新历程中,山东科研团队带来了一项意义非凡的成果——PIMS胚胎优选技术。这项技术由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团队,携手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同研发,开辟了辅助生殖的全新路径,为无数求子家庭点亮了希望之光。
在PIMS技术诞生前,辅助生殖领域在胚胎筛选环节长期面临难题。传统的胚胎筛选,主要依赖胚胎形态学指标。但这种方法存在明显局限,受主观判断影响较大,导致胚胎移植活产率迟迟难以提升,无法满足医患需求。为打破这一困局,山东科研团队聚焦前沿,经过大量实验和研究,成功开发出PIMS技术,全称为胚胎植入前甲基化筛查技术。
PIMS技术另辟蹊径,借助检测胚胎DNA甲基化状态来筛选优质胚胎。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状态是否正常,对胚胎发育、胎儿健康影响重大。科研团队围绕这一机制,开展了大规模研究,对182个周期的800枚胚胎进行全面的DNA甲基化分析,并结合临床妊娠结果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当胚胎DNA甲基化水平处于0.25至0.27区间时,胚胎移植后不仅出生率高,流产率也相对较低,活产率高达72%,远超全球辅助生殖不足30%的平均活产率。
相比传统胚胎筛选技术,PIMS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它摒弃了单一形态学评估的主观性,检测维度更科学、更全面。不仅能完成常规的PGT-A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预防唐氏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还能识别出其他技术难以检测的表观遗传疾病,如天使综合征、小胖威利症等,从源头上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推动优生优育迈向新台阶。
PIMS胚胎优选技术的问世,是生殖遗传学领域的一次重大跨越,彰显了我国在辅助生殖领域的科研实力。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多家庭将迎来健康的新生命,为改善人口质量、解决人口问题注入强劲动力。